春露秋霜-中華語文大辭典
春露秋霜春露秋霜ㄔㄨㄣ ㄌㄨˋ ㄑ丨ㄡ ㄕㄨㄤchūnlù-qiūshuānɡ1.原指子孫於春、秋二季,因感於時令而祭祀祖先(見《禮記‧祭義》)。後遂以「春露秋霜」表示對先人的追念。2.比喻恩澤與威嚴。[例]師長的~應永銘於心。
春露秋霜-辞源3
【春露秋霜】㊀ 禮 祭義:“是故君子合諸天道,春禘秋嘗。霜露旣降,君子履之,必有悽愴之心,非其寒之謂也。春,雨露旣濡,君子履之,必有怵惕之心,如將見之。”謂春秋祭祀之典,爲感於節令追念先人而成。後因以春露秋霜指對祖先的歲時祭祀。南朝 陳 徐陵 徐孝穆集二 陳公九錫文:“春露秋霜,允恭粢盛。”唐 楊炯 楊盈川集七 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:“平原古樹,惟餘孺子之墳;春露秋霜,非復 皋繇之祀。”㊁比喻恩澤與威嚴。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四 詔策:“眚災肆赦,則文有春露之滋;明罰勑法,則辭有秋霜之烈。”元 胡祇遹 紫山大全集十六 同知石州事高公神道碑銘:“挺身歸 周,邦人咸庥。州縣翱翔,春露秋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