曇無讖-中華語文大辭典
曇無讖昙无谶ㄊㄢˊ ㄨˊ ㄔㄣˋtánwúchèn北涼時僧人名(385-433),又譯作曇無懺、曇牟讖、曇無羅讖、曇摩讖、曇謨懺、曇羅無讖,意譯為法護,中印度婆羅門族人。譯經家。先學小乘,後遇白頭禪師,授樹皮寫本《大般涅槃經》,改習大乘。後攜梵經入罽賓,經龜茲、鄯善至敦煌。北涼玄始年間(412-428),河西王沮渠蒙遜從敦煌迎入姑臧,習漢語後,翻譯《大般涅槃經》前分十卷,世稱《北本涅槃經》,由慧嵩、道朗等任筆受。另譯出《方等大集經》、《金光明經》、《悲華經》、《菩薩地持經》、《佛本行經》、《菩薩戒本》等。譯文華麗達旨。北魏太武帝遣使迎請,蒙遜恐其為魏所用,於西行求《涅槃經》後分途中,派刺客害之,時為義和三年(433)。(梵Dharmarakṣa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