曝鰓-辞源3
【曝鰓】古時傳説,大魚集於 龍門之下,得上者成龍,不得上者,僅得曝鰓 龍門。見 藝文類聚九六 辛氏三秦記。因以比喻挫折、困頓。南齊書 王僧虔傳 檀珪與 僧虔書:“經涉五朔,踰歷四晦,書牘十二,接覲六七,遂不荷潤,反更曝鰓。”梁書 何敬容傳 謝郁與 敬容書:“且曝鰓之鱗,不念杯杓之水;雲霄之翼,豈顧籠樊之糧。何者?所託已盛也。”
曝鰓龍門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曝鰓龍門ㄆㄨˋ ㄙㄞ ㄌㄨㄥˊ ㄇㄣˊpù sāi lóng mén魚頭露出水面,仰望黃河上的龍門而不得上。《太平御覽.卷四〇.地部.龍門山》:「河津一名:『龍門』,巨靈跡猶在,去長安九百里,江海大魚洎集門下數千,不得上,上則為龍,故云:『曝鰓龍門』。」後比喻處境困頓或應試落第。也作「暴腮龍門」、「曝腮龍門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