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撓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曲撓ㄑㄩ ㄋㄠˊqū náo①彎曲。《齊民要術.卷五.種榆白楊》:「白楊,性甚勁直,堪為屋材,折則折矣,終不曲撓。」②屈服畏縮,不能勇往直前。《戰國策.齊策一》:「戰而不死,曲撓而誅。」《晉書.卷四十五.劉毅傳》:「言議切宜,無所曲撓,為朝野之所式瞻。」
曲撓-辞源3
【曲撓】亦作“曲橈”。㊀彎曲。禮 明堂位:“俎,有虞氏以梡,夏后氏以嶡,殷以椇,周以房俎。”漢 鄭玄 注:“椇之言枳椇也,謂曲橈之也。”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五 種榆白楊:“白楊,性甚勁直,堪爲屋材,折則折矣,終不曲撓。”㊁不正直。漢 王充 論衡 答佞:“人操行無恒,權時制宜:信者欺人,直者曲撓。”晉書 劉毅傳:“毅夙夜在公,坐而待旦,言議切直,無所曲撓,爲朝野之所式瞻。”㊂退縮,屈服。戰國策 齊一:“戰不勝,田忌不進,戰而不死,曲撓而誅。”注:“曲撓,言師不直前而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