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華-中華語文大辭典
月華月华ㄩㄝˋ ㄏㄨㄚˊyuèhuá1.〈書〉月光;月色。[例]此時相望不相聞,願逐~流照君(唐‧張若虛〈春江花月夜詩〉)。2.〈書〉月光通過雲層,經衍射而呈現在月亮周圍的彩色光環。[例]嘉慶十九年,正月十三、十四、十五三夜,有~,人人可見(清‧錢泳《履園叢話‧祥異‧天不可測》)。
月華-辞源3
【月華】㊀月精,月之精華。舊題 漢 班固 漢武帝内傳:“乘虎豹以驅馳,采月華以長生。”元 尹廷高 玉井樵唱中 真誥巖:“欲跨蟾蜍背,騰空採月華。”㊁月光,月亮。文選 南朝 梁 江文通(淹)雜體詩 王徵君微:“清陰往來遠,月華散前墀。”北周 庾信 庾子山集五 舟中望月詩:“舟子夜離家,開舲望月華。”㊂月亮周圍的光環。常見於農曆中秋或十三至十八夜。因其光彩華美而名。清 王士禛 居易錄三一:“五雜俎云:八月望有月華。或言夜半,或言微雨後,或言凡秋夜之望皆有之。五彩鮮明,旁照數十丈,如金線者百餘道。或言但紅雲圍繞之而已。”參閲 明 馮應京 月令廣義十五 八月令 日次 月華。㊃樓名。見“齊雲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