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始無終-中華語文大辭典
有始無終有始无终丨ㄡˇ ㄕˇ ㄨˊ ㄓㄨㄥyǒushǐ-wúzhōnɡ有開始而無結尾。比喻半途停止,不能貫徹到底。[例]做事~,終將一事無成。
有始無終-教育部成語典【台湾】
有始無終㊣ㄧㄡˇ ㄕˇ ㄨˊ ㄓㄨㄥyǒu shǐ wú zhōng半途而廢半途而廢、有頭無尾、虎頭蛇尾虎頭蛇尾全始全終、有始有終、有頭有尾、貫徹始終釋義有開頭而無收尾。比喻做事半途而廢,不能貫徹到底。語本《詩經・大雅・蕩》。△「虎頭蛇尾虎頭蛇尾」典源《詩經・大雅・蕩》蕩蕩上帝,下民之辟。疾威上帝,其命多辟。天生烝民①,其命匪諶②。靡③不有初,鮮④克有終。文王曰咨,咨女殷商,曾是彊禦,曾是掊克,曾是在位,曾是在服。天降滔德,女興是力。注①烝民:眾民、百姓。②匪諶:不誠信。諶,音ㄔㄣˊ。③靡:音ㄇㄧˇ,無。④鮮:音ㄒㄧㄢˇ,少。典故《詩經・大雅・蕩》這篇詩的〈詩序〉作者,一般認為是召穆公所作。召穆公有感於周朝王室敗壞,在位的周厲王又暴虐無道,作者於是假借文王的語氣,列舉商朝紂王種種惡行,藉以作為周朝君王的警惕。〈蕩〉詩的第一章說到:偉大的上帝,替人民選立了君王。當君王暴虐無道時,他的命令也就邪僻不正,以此教導百姓,都變得沒有誠信。每個國家建立初期的君王,沒有不好的,但是很少能好到底的,到了後來就會出現敗壞先人祖業的君王,導致國家走向敗亡之途。後來「有始無終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做事半途而廢,不能貫徹到底。另外《戰國策・秦策五》有一段文字,舉智伯、夫差、梁惠王三人,能始不能終之例,以證「詩云:『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』」可以參看。書證①《漢書・卷二七・五行志第七中之上》:「三子爭國,王室大亂。其後,賓起誅死,子鼂奔楚而敗。京房《易傳》曰:『有始無終,厥妖雄雞自齧斷其尾。』」②《喻世明言・卷三一・鬧陰司司馬貌斷獄》:「韓信說你有始無終,半途而逃,不盡軍師之職,是何道理?」③《二刻拍案驚奇・卷一三》:「此子成立之事,是亡友幽冥見托,既仗大人伸理,若小生有始無終,不但人非,難堪鬼責。」④《醒世姻緣傳・第三六回》:「守節事難,與其有始無終,不若慎終于始。」⑤《鏡花緣・第五四回》:「嗣後一同赴試,彼此都要相顧,總要始終和睦,莫因一言半語,就把素日情分冷淡,有始無終,那就不是了。」用法義比喻做事半途而廢,不能貫徹到底。貶義。類用在「中途停止」的表述上。例①他優柔寡斷的個性,常使他做事有始無終。②自從他上任後,政策朝令夕改,弄得每件事都是有始無終。③一個人若是缺少恆心毅力,不管做什麼事都將虎頭蛇尾,有始無終。④他雖然也學臥薪嘗膽,但是終究熬不了那般痛苦,有始無終,殊為可惜。⑤這件事太重要了,請你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底,千萬不可有始無終,半途而廢。辨似同「有始無終」及「虎頭蛇尾」都有做事不能貫徹始終的意思。異「有始無終」側重於不能堅持到底;「虎頭蛇尾」側重於草率結束。有始無終虎頭蛇尾辨似例句〇ㄨ這件事太重要了,請你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底,千萬不可~,半途而廢。ㄨ〇這篇論文~,開頭寫得不錯,結尾卻只有寥寥幾句,極不相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