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耻且格-中华成语大词典
有耻且格
【拼音】:yǒu chǐ qiě gé
解释
指人有知耻之心,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。
出处
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
示例
天下有重典而不为酷者,惩一儆百,辟以止辟是也;有最轻之典而人莫敢犯者,~是也。 ★清·魏源《军储篇一》
近义词
反义词
语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有耻且格-汉语大词典
有耻且格谓人有知耻之心,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。
●《论语·为政》: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
●何晏集解:“格,正也。”
●邢昺疏:“使民知有礼则安,失礼则耻,如此,则民有愧耻而不犯礼,且能自脩而归正也。”
●清魏源《军储篇一》:“天下有重典而不为酷者,惩一儆百,辟以止辟是也;有最轻之典而人莫敢犯者,有耻且格是也。”
●太平天国洪仁玕《资政新篇》:“诸凡国法,治人身恶之既形者,制其滋蔓之多,必先教以天条,而后齐以国法,固非不教而杀矣,亦必有耻且格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