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不謀夕-教育部成語典【台湾】
朝不謀夕㊣ㄓㄠ ㄅㄨˋ ㄇㄡˊ ㄒㄧˋzhāo bù móu xì釋義早上無法為晚上的事預先謀畫。比喻情況危急,不能作長久的打算。左傳・昭公元年:「吾儕偷食,朝不謀夕,何其長也?」文明小史・第二十二回:「庫款支絀,朝不謀夕如何周轉得來呢?」亦作「朝不圖夕」、「朝不慮夕」。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26639朝不謀夕備註頻6書中國成語大辭典、實用成語辭典(1)(2)(1)、漢語成語考釋詞典、中國成語大辭典、中國成語大辭典、成語典號FL00000035181
朝不謀夕-辞源3
【朝不謀夕】又作“朝不及夕”、“朝不慮夕”。1.指很短的時間。左傳 僖七年:“朝不及夕,何以待君?”2.苟安度日。左傳 昭元年:“老夫罪戾是懼,焉能恤遠?吾儕偷食,朝不謀夕,何其長也?”3.指時間緊迫,情況危急。左傳 襄十六年:“敝邑之急,朝不及夕。”文選 晉 李令伯(密)陳情表:“人命危淺,朝不慮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