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休传》“丹阳 太守 李衡”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《襄阳记》:“﹝ 李衡 ﹞於 武陵 龙阳 氾洲 上作宅,种甘橘千株。临死,敕儿曰:‘汝母恶我治家,故穷如是。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,不责汝衣食,岁上一匹绢,亦可足用耳…… 吴 末,衡 甘橘成,岁得绢数千匹,家道殷足。’”后因称柑橘树为“木奴”。宋 陈师道《和苏公洞庭春色》:“洞庭 千木奴,寸丝不挂手。”
2.指柑橘的果实。唐 元稹《酬乐天东南行》诗:“緑糉新菱实,金丸小木奴。”
3.泛称果树和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。北魏 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梅杏》:“‘木奴千,无凶年。’盖言果实可以市易五穀也。”元 王祯《农书》卷五:“古人云:‘木奴千,无凶年。’木奴者,一切树木皆是也。自生自长,不费衣食,不忧水旱,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,有餘又可以易换诸物。若能多广栽种,不惟无凶年之患,抑亦有久远之利焉。”
4.柯树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木二·柯树》。
木奴-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
木奴
【出典】 《三国志》卷四十八《吴书·孙休传》:“又诏曰:‘丹杨太守李衡……’”南朝宋·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“衡每欲治家,妻辄不听,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,种甘桔千株。临死,敕儿曰:‘汝母恶我治家,故穷如是。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,不责汝衣食,岁上一匹绢,亦可足用耳。’”此事亦见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沅水》)。
【释义】 三国吴李衡种千株桔,留与其子,称为“千头木奴”,喻指桔树可供生计;后因以木奴喻称桔树。
【例句】 ①木奴向熟悬金实,桑落新开泻玉缸。(钱起《九日宴浙江西亭》2670)这里说桔树已经结实。②木奴花映桐庐县,青雀舟随白露涛。(严维《送崔峒使往睦州兼寄薛司户》2915)这里说桔树开花。③不种自生一株橘,谁教渠向阶前出。不羡江陵千木奴。(顾况《谅公洞庭孤桔歌》2948)这里以“千木奴”反衬“洞庭孤桔”的可贵。④方同楚客怜皇树,不学荆州利木奴。(柳宗元《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》3939)这里反用“木奴”典,表示自己种柑桔树,并非为了谋利。⑤合浦无明珠,龙洲无木奴。(李贺《感讽五首》其一4411)这里用李衡事,以千头桔树作为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合浦明珠并列,为全诗起兴。⑥青辞木奴橘,紫见地仙芝。(李商隐《陆发荆南始至商洛》6211)这里用李衡种桔武陵事,以“木奴”作为荆南的标志,自述离开荆南。⑦机杼非桑女,林园异木奴。(温庭筠《病中书怀呈友人》6733)这里借“木奴”为衬托,谓林木并非可作生计的桔树。
木奴-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
木奴
【出典】 《三国志》卷四八《吴书·孙休传》:“永安元年……又诏曰:‘丹阳太守李衡……勿令自疑。’”南朝宋·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“衡每欲治家·妻辄不听,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州上作宅,种甘桔千株。临死,敕儿曰:‘汝母恶我治家,故穷如是。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,不责汝衣食,岁上一匹绢,亦可足用耳。’”此事亦见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沅水》。
【释义】 三国吴李衡种千株甘桔,留与其子,称为“千头木奴”,喻指桔树可供生计,后以木奴喻称桔树。
【例句】 ①几共查梨到雪霜,一经题品便生光。木奴何处避雌黄。(苏轼《浣溪沙》[几共查梨到雪霜]322)这里以木奴称桔树。②想桔友荒凉,木奴嗟怨。(史达祖《齐天乐·赋橙》2341)此词咏橙而非咏桔,句中借木奴嗟怨将桔树拟人化,以衬托题旨。③待他年功退学商颜,却旋种木奴,缓寻瑶草。(卢祖皋《洞仙歌·辛未岁,攻媿氏辇石筑山于东楼之下……攻媿辞荣念归而未获也,赋此寿之》2412)这里借以表示他年归田种桔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