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雞-辞源3
【木雞】㊀ 莊子 達生:“紀渻子爲王養鬭雞,……十日又問,曰:‘幾矣,雞雖有鳴者,已无變矣。望之似木雞矣,其德全矣。異雞无敢應者,反走矣。’”唐 成玄英 疏:“神識安閑,形容審定,……其猶木雞不動不驚,其德全具,他人之雞,見之反走。”後因以木雞稱修養深淳、以鎮定取勝的人。唐 白居易 長慶集三十 禮部試策 第三道:“事有躁而失、靜而得者,故木雞勝焉。”也用以比喻呆笨之物或發愣之狀。聊齋志異 促織:“小蟲伏不動,蠢若木雞。”清 王韜 淞隱漫錄十 錢蕙蓀:“生驟聞此消息,呆立若木雞,應對全乖。”㊁木製能飛之雞形物。抱朴子 應嘲:“墨子刻木雞以厲天。”參見“木鳶”。
木雞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木雞ㄇㄨˋ ㄐㄧmù jī①用木製作的雞。《莊子.達生》:「紀渻子為王養鬥雞,……雞雖有鳴者,已無變矣,望之似木雞矣,其德全矣。」②形容人呆滯不靈活,或受驚嚇得沒了主意的樣子。《聊齋志異.卷四.促織》:「小蟲伏不動,蠢若木雞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