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下無蹊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李下無蹊ㄌㄧˇ ㄒㄧㄚˋ ㄨˊ ㄒㄧlǐ xià wú xī古諺有「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」語,言桃李成熟,人不期而至,樹下自然踏成蹊徑。唐人借李樹與李姓同字,遂反用以稱頌李知遠、李乂為人正直,秉公選舉,無人敢走私門。《全唐詩.卷八七六.語.時人號李知遠語》:「知遠知選,胥吏肅然斂跡,時人號云:『李下無蹊。』」《新唐書.卷一一九.李乂傳》:「進吏部侍郎,仍知制誥。與宋璟等同典選事,請謁不行,時人語曰:『李下無蹊徑。』」
李下無蹊-辞源3
【李下無蹊】新唐書一一九 李乂傳:“進吏部侍郎,仍知制誥。與 宋璟等同典選事,請謁不行,時人語曰:‘李下無蹊徑。’”蹊徑,小路。李樹下無小路,比喻 李乂秉公無私。取古諺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之意而反用之。也專用於稱頌 李姓人秉公選舉,無人敢走私門。全唐詩八七六載 時人號李知遠語:“至遠知選,胥吏肅然歛迹,時人號云‘李下無蹊’。”後遂泛用爲稱頌典選公正之語。宋 洪适 盤洲文集五九 賀吏部汪侍郎啓:“李下無蹊,賴典銓之清鑒。”參見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