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林寺-中華語文大辭典
東林寺东林寺ㄉㄨㄥ ㄌ丨ㄣˊ ㄙˋdōnɡlínsì1.佛教寺院。位於江西九江廬山西麓。因處於西林寺以東,故稱。建於東晉孝武帝太元九年(384),唐武宗會昌三年(843)寺廢,大中三年(849)復修。宋代改名為「太平興國寺」。是佛教凈土宗(又稱蓮宗)的發源地,對一些國家的佛教徒影響較大。為江西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。2.佛教寺院。位於臺灣宜蘭冬山鄉。建成於2000年,為臺灣淨土宗的代表。大殿供有水晶彌陀像。寺內之彌勒佛像、供桌、燈龕等,均以肖楠木製成。牆面採洗石工法,呈樸素之灰白色;並以黑琉璃瓦裝飾,頗為肅穆高雅。
東林寺-辞源3
【東林寺】寺名。故址在今 江西 廬山。晉 江州刺史 桓伊爲釋 慧遠建寺。時有釋 慧永,先居 西林,此在其東,故名 東林。太元十一年建成。唐 會昌三年寺廢,大中三年復修。宋改名 太平興國寺。相傳 南朝 宋 謝靈運在寺中翻譯 涅槃經,鑿池爲臺,植白蓮於池中,名其臺爲 翻經臺。因稱其法門爲白蓮社。參閲 唐 白居易 長慶集二六 東林寺經藏西廊記、全唐文二六四 李邕 東林寺碑、宋 陳舜俞 廬山記二 敘山北篇三 十八賢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