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藪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林藪ㄌㄧㄣˊ ㄙㄡˇlín sǒu①草木茂盛的地方。《管子.立政》:「修火憲,敬山澤,林藪積草。」②事物聚集的地方。《文選.班固.典引》:「與之斟酌道德之淵源,肴覈仁誼之林藪。」③山野間隱居的地方。《文選.石崇.思歸引序》:「晚節更樂放逸,篤好林藪,遂肥遁於河陽之別業。」
林藪-辞源3
【林藪】山林水澤。管子 立政:“脩火憲,敬山澤林藪積草。夫財之所出,以時禁發焉。”借指隱居的地方。漢 蔡邕 蔡中郎集七 薦皇甫規:“藏器林藪之中,以辭徵召之寵。”後漢書七九上 儒林傳 序:“先是四方學士多懷挾圖書,遁逃林藪。”又比喻聚集的處所。後漢書四十下 班固傳 典引:“與之乎斟酌道德之淵源,肴覈仁義之林藪。”世説新語 賞譽上:“裴僕射(頠),時人謂爲言談之林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