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-元稹--《代谕淮西书》:则男不得耕,女不得织,盐茗之路绝,仓廪之积空,不三数月,求诸公于枯鱼之肆矣。
现代-邹韬奋--《公私经济的界线》:幸而自己曾于公余译了两三本书,有些版税来贴补贴补,否则早已索我于枯鱼之肆。
唐-房玄龄等--《晋书·闵王承传》:足下若能卷甲电赴,犹或有济。若其狐疑,求我枯鱼之肆矣。
宋-真德秀--《馆职策》:小小赈给,缘手而尽,又将索之枯鱼之肆矣。
明-徐复祚--《投梭记·约社》:闻得谢郎资身无策,日缺三餐,待得平静,知是何时?只恐他夫妻二口,索之枯鱼之肆耳。
现代-郁达夫--《唯命论者》:况复三成四折,一欠再延,枵腹从公,低眉渡世,若再稽迟十日之薪,势将索我于枯鱼之肆。
近代-梁启超--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》:庸知一人之不利,驯至为一国之不利,一种之不利,并四万万人而将索诸枯鱼之肆耶。
清-纪昀--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四》:使遇他鬼,则纵情冶荡,不出半载,索君于枯鱼之肆矣。
庄子家里很穷,到监河侯那里去借食粮.监河侯说:好的话不过,且等我收得租税之后,再借你三百两银子,好吗?庄子很气愤,就打了下面这么一个比喻:昨天,我在路上走,看见一条鲫鱼,躺在路上的干车沟里,鲫鱼看见了我,就吆喊了:老公公,我本来是从东海来的,今天不幸落在这个干车沟里,很快就要干死了,请给我一桶水,救救我吧!我就点头答应了,说:好,我正要到南方去看几位国王,那里是水乡,水很多,我一定放西江的水来救你,鲫鱼气忿忿地说:这怎么行呢?现在只要给我一桶水,就能活命。如果等你放西江的水来,那时,在这里怕没有我了,只好到咸鱼摊上找我了。这句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