柱國-中華語文大辭典
柱國柱国ㄓㄨˋ ㄍㄨㄛˊzhùɡuó1.職官名。戰國時楚國設置,為保衛國都之官,後為最高武官,地位僅次於令尹、相國。唐以後沿用作勛官的稱號。清代廢置。也作「上柱國」。2.〈書〉國都。[例]安邑者,魏之~也;晉陽者,趙之~也;鄢郢者,楚之~也(《戰國策•齊策三》)。
柱國-辞源3
【柱國】㊀官名。戰國 楚有上柱國 子良、柱國 景翠,趙有柱國 韓向。見 戰國策 東周、楚二、趙四。原爲保衛國都之官,後以爲最高武官或勛官。參見“上柱國”。㊁國都。戰國策 齊三:“安邑者,魏之柱國也; 晉陽者,趙之柱國也; 鄢郢者,楚之柱國也。”注:“柱國,都也。”宋 鮑彪 注:“言其於國,如室有柱。”㊂指負重任的大臣。鶡冠子 王鈇:“柱國不政,使下情不上聞,上情不下究,謂之絿政。”後漢書五四 楊震傳 贊:“楊氏載德,仍世柱國。”注:“言世爲國柱臣也。”參見“柱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