棄捐-辞源3
【棄捐】㊀拋棄,廢棄不用。戰國策 秦五:“少棄捐在外,嘗無師傅所教學,不習於誦。”淮南子 覽冥:“棄捐五帝之恩刑,推蹶三王之法籍。”後多指婦女不得於其夫或文人不得於時而言。史記 外戚世家:“已而棄捐吾女,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!”漢 劉向 戰國策 敘:“故 孟子 孫卿儒術之士,弃捐於世,而游説權謀之徒,見貴於俗。”弃,同“棄”。㊁人死的婉稱。史記一○五 扁鵲傳:“有先生則活,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,長終而不得反。”
棄捐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棄捐ㄑㄧˋ ㄐㄩㄢqì juān①棄置棄置①棄置不用。《淮南子.覽冥》:「棄捐五帝之恩刑,推蹶三王之法籍。」唐.高適〈行路難〉二首之一:「黃金如斗不敢惜,片言如山莫棄捐。」②文士不得於時,或婦女為丈夫所棄。漢.劉向〈戰國策書錄〉:「孟子孫卿儒學之士,棄捐於世,而游說權謀之徒,見貴於俗。」《文選.班倢妤.怨歌行》:「棄捐篋笥中,恩情中道絕。」③人死的代辭。《史記.卷一〇五.扁鵲倉公傳》:「有先生則活,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,長終而不得反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