棄繻-辞源3
【棄繻】漢 終軍年十八被選爲博士弟子,徒步入關就學。關吏予 軍繻。軍謂“大丈夫西遊,終不復傳還”。棄繻而去。後 軍爲謁者,使行郡國,持節出關,關吏識之,曰:“此使者乃前棄繻生也。”繻,書帛裂而分之,合之以爲出入關津的憑證。見 漢書六四下 終軍傳。後以棄繻爲少年立志的典故。唐 王績 東皋子集中 晚年敘志示翟處士(正師)詩:“棄繻頻北上,懷刺幾西遊。”宋 宋祁 景文集十四 送朱進士赴舉詩:“幾日東歸榮晝錦,度關遥識棄繻生。”
終軍棄繻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終軍棄繻ㄓㄨㄥ ㄐㄩㄣ ㄑㄧˋ ㄖㄨˊzhōng jūn qì rú漢朝終軍年十八被選為博士弟子,西行入關時,拋棄通行憑證,示意不再出關復還的故事。見《漢書.卷六四下.終軍傳》。後比喻年少立志,求取功名。唐.杜甫〈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〉詩二首之二:「宓子彈琴邑宰日,終軍棄繻英妙時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