棄言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棄言ㄑㄧˋ ㄧㄢˊqì yán①未能實踐諾言。《左傳.宣公十五年》:「毋畏知死,而不敢廢王命,王棄言焉。王不能答。」②已經廢棄的言論。《新唐書.卷一四五.黎幹傳》:「玄所說不當於經,不質於聖,先儒置之不用,是為棄言。」
棄言-辞源3
【棄言】㊀背棄諾言。左傳 宣十五年:“楚師將去 宋,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:‘ 毋畏知死,而不敢廢王命,王棄言焉。’王不能答。”注:“(楚王)未服 宋而去,故曰棄言。”㊁已廢棄之言。新唐書一四五 黎幹傳 十難之三:“蓋 (鄭)玄所説不當於經,不質于聖,先儒置之不用,是爲棄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