楮实-
楮实
目录
“楮实”在《*辞典》
“楮实”在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楮实
【出处】
《别录》
【拼音名】
Chǔ Shí
【别名】
谷实、谷子(《千金方》),楮实子(《素问病机保命集》),楮桃(《濒湖集简方》),角树子、野杨梅子(《江苏植药志》),构泡(《重庆草药》),谷木子、谷树子、谷树卵子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。
【来源】
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果实。8~10月间当果实成熟呈红色时打下,晒干,除去杂质。
【原形态】
构树,又名;谷(《诗经》),楮(《说文》),谷桑,楮桑(陆玑《诗疏》),构(《酉阳杂用力),斑谷(《本草图经》),楮桃树(《救荒本草》)。酱黄木(《岭南采药录》),谷浆树、奶树、当当树、柯树、谷沙树、沙纸木、造纸树、纱纸树、壳树。落叶乔木,高达10米。茎、叶具乳液;嫩枝被柔毛,后脱落,叶互生;叶片卵形,长8~18厘米,宽6~12厘米,不分裂或3~5深裂,先端尖,基部圆形或心脏形,有时不对称,边缘锯齿状,上面暗绿色,具粗糙伏毛,下面灰绿色,密生柔毛;叶柄长3~10厘米,具长柔毛;托叶膜质,早落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为腋生葇荑花序,下垂,长约5厘米,萼4裂,雄蕊4;雌花为球形头状花序,有多数棒状苞片,先端圆锥形,有毛,雌蕊散生于苞片间,花柱细长,丝状,紫色,子房筒状,为花萼所包被,呈扁圆形。聚花果肉质,成球形,直径约2厘米,橙红色。花期5月。果期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野生或栽培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主产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山西、甘肃。此外,浙江、福建、安徽、四川、山东、江苏、江西、陕西、广西等地亦产。
【性状】
干燥果实呈卵圆形至宽卵形,顶端渐尖,长2~2.5毫米,直径1.5~2毫米。外表面黄红色至黄棕色,粗糙,具细皱纹。一侧具凹下的沟纹,另一侧显着隆起,呈脊纹状,基部具残留的果柄,剥落果皮后可见白色充满油脂的胚体。气弱,味淡而有油腻感,以色红、子老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【化学成份】
果实含皂甙(0.51%)、维生素B及油脂。种子含油31.7%,油中含非皂化物2.67%,饱和脂肪酸9.0%,油酸15.0%,亚油酸76.0%。
【炮制】
《雷公炮炙论》:凡使(楮实),采得后用水浸三日,将物搅旋,投水浮者去之,然后晒干,却用酒浸一伏时了,便蒸,从巳至亥,出,焙令干用。
【性味】
甘,寒。①《别录》:味甘,寒,无毒。②《本草通玄》:甘,平。
【归经】
入肝,脾、肾经。①《本草新编》:入肾、肝二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滋肾,清肝,明目。治虚劳,明目。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2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。
【注意】
《本草经疏》:脾胃虚寒者不宜。
【附方】
①治脾、肾、肝三脏阴虚,吐血咳血,骨蒸夜汗,口苦烦渴,梦中儒门事亲》)⑦治耳鸣,眼雾:桑泡、薅秧泡、构泡,大乌泡、三月泡,泡酒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五泡酒)
【各家论述】
①《纲目》:《别录》载楮实功用大补益,而《修真秘旨书》言,久服令人成骨软之痿,《济生秘览》治骨哽,用楮实煎汤服之,岂非软骨之征乎?②《药性通考》:楮实子,阴痿能强,阳痿由于阳衰,得此可以助阳也。若以纯阴之品可以补阳,则于理甚不合矣。配书又云,骨哽可用楮实煎汤以服,及纸烧灰存性调服,以治血崩血晕,脾胃虚人禁用,久服令人骨痿,岂非性属阴寒,虚则受其益,过则增其害之意乎。
【摘录】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楮实
【出处】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【拼音名】
Chǔ Shí
【别名】
楮实子、角树子、野杨梅子、构泡
【来源】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oussonetia papyrifera(L.)Vent[Marus papyrifera L.]采收和储藏:移栽4-5年,9月果实变戏时采摘,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及杂质,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
落叶乔木,高达14-16m。有乳汁。小枝粗壮,密生绒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.5-10cm,密被柔毛;叶片膜质或纸质,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,长5.5-15(-20)cm,宽4-10(-15)cm,不分裂或3-5裂,尤以幼枝或小树叶较明显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略偏斜,边缘有细锯齿或粗锯齿,上面深绿色,被粗伏毛,下面灰绿色,密被柔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为葇荑花序,直径l-1.5cm,总花梗长l-1.5cm;雄花具短柄,有2-3小苞片,花被4裂,基部合生,雄蕊4;雌花苞片棒状,被毛,花被管状,雌蕊散生于苞片间,花柱细长,线形,被短毛,具粘性。聚花果肉质,呈球形,直径约2cm,成熟时橙红色。花期4-7月,果期7-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缘或村寨道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华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【栽培】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,适应性较强,耐干旱,耐湿热。对土壤的选择不严,以向阳、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大宜。栽培技术 用分根繁殖,亦可用分蘖、压条繁殖。分根繁殖:一般在冬季落叶后,选结果母枝,在其四周.挖掘根部,剪取15-20cm长的根段栽种。培育1~2年后移栽。苗高60-100cm时,选早春萌芽或冬季落叶后,按行株距5m×5m。开穴,穴底要平,施腐熟厩肥,再覆土一层,每穴栽l株,填土压实,浇水。因雌雄异株,以栽培雌株为主,适当栽植雄株、以便授粉幼苗期4月、7月进行松土除草,施追肥。
【性状】
性状鉴别 果实呈扁圆形或卵圆形,长1.5-3mm,直径约1.5mm厚至lmm。表面红棕色,有网状皱纹或疣状突起。一侧有棱.一侧略平或有凹槽,有的具于房柄。果皮坚脆,易压碎,膜质种皮紧贴于果皮内面,胚乳类白色,富油性。气微,味淡。以色红、饱满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红棕色。①果皮栅状细胞多数个相连,壁粘液化,常与含晶厚壁细胞相连。断在观呈圆柱形,长(径向)40-132μm,宽(切向)12-26μm,细胞壁有纵向细条纹增厚增厚部分的边缘呈细齿状。底面观呈多角形,条纹状增厚壁的基部呈圆点状。②内果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淡黄色。断面观细胞极扁薄,上、下多层重叠,界线不清楚;表面观细胞扁平,多角形,直径24-74pm,有不规则波状分枝,壁极厚,木化,具点状纹孔,胞腔不明显。③种皮表皮细胞近无色,表面观呈多角形,直径11-18μm,垂周壁厚约2μm,呈念珠状,或孔沟细密,非木化,胞腔内含黄棕色物质。④含晶厚壁细胞棕黄色,成片或数个相连。断面观呈类长方形,直径10-25pm,壁厚,木化,胞腔内含矩圆形草酸钙簇晶;表面观呈多角形,壁厚。⑤小形厚壁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,直径8-21μm,壁厚4-8μm,孔沟稀少。⑥草酸钙簇晶呈椭圆形、矩圆形或类圆形,直径7-26μm,长至35μm,先端平钝,棱角小,存在于厚壁细胞中或散在。
【化学成份】
果实含皂甙(0.51%)、维生素B及油脂。种子含油31.7%,油中含非皂化物2.67%,饱和脂肪酸9.0%,油酸15.0%,亚油酸76.0%。
【炮制】
《雷公炮炙论》:凡使(楮实),采得后用水浸三日,将物搅旋,投水浮者去,然后晒干,却用酒浸一伏时了,便蒸,从巳至亥,出,焙令干用。
【性味】
甘;性寒
【归经】
肝;肾;脾经
【功能主治】
滋肾;清肝明目;健脾利水。主肾;虚腰膝酸软;水肿;尿水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6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【注意】
《本草经疏》:脾胃虚寒者不宜。
【附方】
①治脾、肾、肝三服阴虚,吐血咳血,骨蒸夜汗,口苦烦渴,梦中儒门事亲》)⑦治耳鸣,眼雾: 桑泡、薅秧泡、构泡、大乌泡、三月泡,泡酒服。 (《重庆草药》五泡酒)
【各家论述】
1.《纲目》:《别录》载楮实功用大补益,而《修真秘旨书》言,久服令人成骨软之痿,《济生秘览》治骨哽,用楮实煎汤服之,岂非软骨之征乎?2.《药性通考》:楮实子,阴痿能强,阳痿由于阳衰,得此可以助阳也。若以纯阴之品可以补阳,则于理甚不合矣。况书又云,骨哽可用楮实煎汤以服,及纸烧灰存性调服,以治血崩血晕,脾胃虚人禁用,久服令人骨痿,岂非性届阴寒,虚则受其益,过则增其害之意乎。
【摘录】
《中华本草》
楮实-汉语大词典
楮实楮树果实。可入药。
●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木三·楮》:“楮实亦名谷实、楮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