樸樕-中華語文大辭典
樸樕朴樕ㄆㄨˊ ㄙㄨˋpúsùㄆㄨˇ ㄙㄨˋpǔsù1.〈書〉小樹。[例]林有~,野有死鹿(《詩經‧召南‧野有死麕》)。2.〈書〉比喻鄙陋、平庸(多作為自謙之辭)。[例]臣僻左小郡,~散材(唐‧杜牧〈賀平党項表〉)。3.〈書〉茂盛;蓬勃。[例]~叢生。
樸樕-辞源3
【樸₂樕】也作“樸遬”、“僕遬”。㊀叢生小木。詩 召南 野有死麕:“林有樸樕。”傳:“樸樕,小木也。”唐 劉禹錫 劉夢得集二 飛鳶操詩:“樸樕危巢向暮時,毰毸飽腹蹲枯枝。”按 爾雅 釋木作“樕樸”,疑爲傳寫之誤。一説爲木名。爾雅 釋木:“樕樸,心。”注:“槲樕别名。”説文:“樕,樸樕,木。”南唐 徐鍇 説文繫傳:“卽今小槲樹,栗之類也。”㊁比喻淺陋、平庸。多指才能而言。漢書四五 息夫躬傳:“躬上疏歷詆公卿大臣……諸曹以下,僕遬不足數。”唐 杜牧 樊川集十五 賀平黨項表:“臣僻左小郡,樸樕散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