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括-辞源3
【檢括】㊀拘守法度。漢 蔡邕 蔡中郎集六 貞節先生範史雲銘:“晚節禁寬,困於屢空,而性多檢括,不治産業。”文選 晉 劉越石(琨)答盧諶詩並書:“昔在少壯,未嘗檢括。”也指法度。抱朴子 崇敬:“驅之於直道之上,斂之乎檢括之中。”又 疾謬:“誣引 老 莊,貴於率任,大行不顧細禮,至人不拘檢括,嘯傲縱逸,謂之體道。”㊁查驗,清查。梁書 武帝紀下 大同二年詔:“江子四等(極言得失)封事如上,尚書可時加檢括,於民有蠹患者便卽勒停。”魏書 元暉傳:“飢饉積年,户口逃散,……人困於下,官損於上,自非更立權制,善加檢括,損耗之來,方在未已。”
檢括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檢括ㄐㄧㄢˇ ㄍㄨㄚjiǎn guā①檢點約束。《文選.劉琨.答盧諶詩》:「昔在少壯,未嘗檢括。遠慕老莊之齊物,近嘉阮生之放曠。」②法度、規矩。《抱朴子.外篇.崇教》:「驅之於直道之上,斂之乎檢括之中。」③檢查、清查。《梁書.卷三.武帝本紀下》:「江子四等封事如上,尚書可時加檢括,於民有蠹患者,便即勒停,宜速詳啟,勿致淹緩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二一二.唐紀二十八.玄宗開元九年》:「監察御史宇文融上言,天下戶口逃移,巧偽甚眾,請加檢括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