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書-中華語文大辭典
正書正书ㄓㄥˋ ㄕㄨzhènɡshū楷書的別稱。漢字字體之一,即漢字手寫正體字。由漢隸演變而成,約始於東漢,至魏完備,通行至今。其形方正,筆畫平直,與隸書最大的差別,在去掉尾部的挑筆。也作「正楷」、「真書」。
正書-辞源3
【正書】㊀楷書。相傳正書始於 漢 建初 王次仲,至 三國 魏 鍾繇書寫法度已較完備,爲正書之祖。南朝 梁釋 慧皎 高僧傳十 安慧則:“少無恆性,卓越異人,而工正書,善談吐。”參閲 宣和書譜三 正書敘論。㊁舊時稱經史爲正書,小説戲曲等爲閒書。唐 劉知幾 史通 六家:“又有 周書者,與 尚書相類……斯百王之正書,五經之别錄者也。”初刻拍案驚奇二:“從來正書上面説,孔子貌似 陽虎,以致 匡人之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