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當山-中華語文大辭典
武當山武当山ㄨˇ ㄉㄤ ㄕㄢwǔdānɡshān山名。位於湖北西北部。主峰天柱峰(在丹江境內),海拔1612公尺;峰頂建有金殿,俗稱「金頂」,以銅鑄鎏金著稱。相傳東漢陰長生、唐代呂洞賓、明代張三丰等曾修煉於此。宮觀眾多,尤以紫霄宮、太和宮等著名。是道教武當派拳術發源地。
武當山 -中国文化史辞典
位於湖北均縣境內。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十二米,人稱“一柱擎天”。唐貞觀年間,在此建五龍祠,宋元以來續有修建,明永樂年間,建成八宮、二觀、三十二庵、十二亭、九台、九井、十五池、三十九橋等龐大道教建築群,為著名道教勝地。主要名勝有玄嶽門、玉虛宮、磨針井、複真觀、玉虛岩、紫霄宮、南岩、太和宮、金殿等處。玄嶽門為朝山入口處,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。高二十米,寬近十三米,為四柱三間飛簷起脊五樓式石坊。造型美觀,浮雕精致,為石坊中上品。玉虛宮在距玄嶽門四公裏處,始建於明永樂十六年(1418年)。有大殿、啟聖殿、元君殿、小觀殿等建築兩千二百餘間,為“八宮二觀”中規模最大的建築群。據說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曾在這裏紮營,因此又名老營宮。清乾隆十年(1745年)毀於火,僅存少數建築如宮門、碑刻等。磨針井在登山道旁,距玄嶽門十公裏。相傳當年真武進山修煉,日久思歸,偶遇一老媼持鐵杵研磨。問磨杵為何?答以磨針。又問鐵杵豈能磨針?答雲“功到自然成”。真武由此醒悟,終於修煉成仙。後人因建磨針井道觀以為紀念。觀內供真武青年時期坐像,四壁遍布道家故事壁畫,顏色淡雅,別具一格。殿前立大鐵杵兩根,以見鐵杵磨針之不易。殿旁有老母亭,亭正中有井,井上神龕內有老媼磨針像。複真觀在距玄嶽門十五公裏的太子坡上,始建於明永樂十二年(1415年),總體布局充分利用地形,富於變化。主體建築有祖師殿、皇經堂、五層樓等。祖師殿坐東朝西,單簷硬山頂。五層樓構造奇特,其間有梁枋十二,交叉重疊,下僅一柱支撐,即有名之“一柱十二梁”結構,為國內僅見。其上有藏經樓,在這裏俯瞰群山,煙雲迷離,為觀景勝地。紫霄宮在展旗峰下,距複真觀七公裏半。建於明永樂十一年(1413年),殿宇依山而築,高低錯落有致,保存較為完整。龍虎殿供青龍、白虎神像,殿後有碑亭兩座。紫霄殿建於三層高台之上,台面寬闊,雕欄環繞。殿內供玉皇大帝及其他神像,造型生動。父母殿亦立於台基之上,前簷形似牌坊,形制較為罕見。周圍古木森森,翠竹成林,景色清幽。太和宮在天柱峰山腰處。建於明永樂十四年(1416年)。殿內有真武大帝塑像。左右鍾鼓樓內有銅鍾,永樂十四年鑄。殿前小蓮峰上有轉展殿,內藏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銅殿一座,高近三米,鑄於元大德十一年(1307年)。附近還有皇經堂、天雲樓、天鶴樓、天乙樓、天池樓等建築勝跡。金殿俗稱“金頂”,在天柱峰頂端。建於明永樂十四年(1416年)。殿高五點五四米,為銅鑄鎦金重簷廡殿式仿木建築。脊上飾鴟尾,造型生動。殿身由十二根立柱與槅扇、梁、枋組成,立於花崗石台基上,四周有石雕欄杆圍繞。殿內天花藻並鑄有花紋圖案。中間供真武大帝銅像,披發跣足,體態豐滿;左右有金童玉女侍立,虔誠恭敬;水、火二將,威武莊嚴。殿前供器皆為銅鑄。此殿系分件鑄造,然後合成,構件精確,技巧高超。每當旭日臨空,整個殿宇金光閃爍,燦爛奪目。殿外有紫金城,建於明永樂二十一年(1423年),周長一公裏半,城牆由花崗岩石依山勢砌成,東西北城門均面臨絕壁,南門為上下路口,至今完好無損,氣勢壯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