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節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死節ㄙˇ ㄐㄧㄝˊsǐ jié為守節而死。《漢書.卷七七.蓋寬饒傳》:「進有憂國之心,退有死節之義。」《三國演義.第七九回》:「原來,曹丕以于禁兵敗被擒,不能死節,既降敵而復歸,心鄙其為人。」
死節-辞源3
【死節】爲保全節操而死。楚辭 屈原 九章 惜往日:“或忠信而死節兮,或訑謾而不疑。”韓非子 守道:“明於尊位必賞,故能使人盡力於權衡,死節於官職。”漢書六二 司馬遷傳報 任安書:“假令僕伏法受誅,若九牛亡一毛,與螻螘何異?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,特以爲智窮罪極,不能自免,卒就死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