氅衣-辞源3
【氅衣】罩於衣服外的大衣,形制不一。宋史二五一 符彦卿傳附 昭壽:“昭壽以貴家子日事遊宴,ॳѥ(自恣,常紗帽素氅衣。”元 王義山 稼村類稾四 紫霞道人詩序:“道人戴華陽冠,披鶴氅衣,抱琴一張,於明窗淨几間,或明月清風之夜,鼓 有虞氏之 南風。”明 劉若愚 酌中志十九 内臣服佩紀略:“氅衣,有如道袍袖者,近年陋製也。舊製原不縫袖,故名曰氅也,綵素不拘。”
氅衣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氅衣ㄔㄤˇ ㄧchǎng yī古代指罩在衣服外邊的大衣。主要用來遮風寒。明.劉若愚《酌中志.卷一九.內臣佩服紀略》:「氅衣,有如道袍袖者,近年陋製也。舊製原不縫袖,故名曰氅也,綵素不拘。」《紅樓夢.第五二回》:「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他罷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