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化-中華語文大辭典
氣化气化ㄑ丨ˋ ㄏㄨㄚˋqìhuà1.物質從液態或固態轉變為氣態。也作「汽化」。2.中醫指人體氣的運行變化和升降、出入、開闔等功能。
氣化 -中国文化史辞典
指陰陽二氣化生萬物的運動。源出《易傳》。“氣化”是以“氣”為本體的一元論。北宋張載《正蒙·太和》說:“太虛不能無氣”,“由太虛,有天之名;由氣化,有道之名。”明清之際王夫之注《太和》:“太虛即氣,絪縕之本體”,“氣化者,一陰一陽,動靜之兒,品彙之節具焉”,把太虛、道、太和、絪縕都歸結為陰陽二氣的物質。並認為“二氣交相入而包孕以運動之貌”(《周易內傳·系辭下》),即氣化是自然界的物質運動。北宋程頤也說“萬物之始皆氣化;既形然後以形相禪,有形化;形化長,則氣化漸消”(《二程遺書》卷五),較辯證地說明了物種的起源、遺傳、變異等現象;但他認為“物生者,氣聚也;物死者,氣散也”(《二程粹言》卷二),“凡物之散,其氣遂盡,無複歸本元之理”(《二程遺書》卷十五),這與物質不滅的觀點正好相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