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陰-辞源3
【河陰】㊀ 黃河南岸之地。國語 晉九:“與 鼓子田於 河陰,使 夙沙釐相之。”注:“河陰,晉 河南之田。”㊁縣名。漢 河南郡有 平陰縣,在 廣武山。三國 魏 黃初中徙置瀕 黃河山下,始稱 河陰,治所在今 河南 孟津縣東北。以河道改變,縣治屢徙。唐 開元二十二年古 汴河口築 河陰倉,移於輸場之東渠口,元以 河決移置 廣武山之 大峪口,明 洪武初迫於 河,又徙於 滎澤縣西。乾隆三十年併入 滎澤縣。卽今 河南 滎陽市境。參閲 寰宇通志八三 開封府上、讀史方輿紀要四七 鄭州 河陰縣。
河陰倉-辞源3
【河陰倉】唐糧倉名。開元二十二年從京兆尹 裴耀卿建議,爲便利東南漕運,在 河陰北古 汴河口築倉,並置縣。舊唐書 食貨志下:“(開元)二十二年八月,置 河陰縣及 河陰倉、河西 柏崖倉、三門東 集津倉、三門西鹽倉。開 三門山十八里,以避湍險。自 江 淮而泝 鴻溝,悉納 河陰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