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治-中華語文大辭典
法治ㄈㄚˇ ㄓˋfǎzhì1.先秦時期法家提出的以法為準則治理國家的政治主張。2.依照法律治理國家(與「人治」相對)。[例]建設~國家︱從人治走向~。
法治 -中国文化史辞典
戰國時期法家的政治主張。與儒家的“人治”相對。認為統一的法律和嚴格的刑賞是治國的根本。其理論核心為加強封建君主專制政權。為李悝、商鞅、申不害、慎到、韓非等所提倡。其中韓非總結了前期法家學說在實踐中的得失,提出了法、術、勢三者結合的完整法治理論。規定一切都“斷於法”,“一法而不求智”(《韓非子·五蠹》),主張“以法為教”,“以吏為師”(同上);用“循名責實”的辦法考核官吏,重用“法術之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