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-张廷玉等--《明史·赵炳然传》:世宗朝,璁、萼、言、嵩相继用事,六卿之长不得其职。大都波流茅靡,淟涩取容。
宋-王安石--《次叶致远韵》:身与凫飞仍雁集,心能茅靡亦波流。
--集释本二-《列子·黄帝篇》:(壶子曰)吾与之虚而猗移,不知其谁何,因以为茅靡,因以为波流,故逃也。
明-袁中道--《珂雪斋集·一○·余给谏奏议序》:不知天下方波流茅靡,其气馁甚,故子舆欲其伸也。
明-袁中道--《郡伯刘公守新安三载报最序》:诚得如公者,以紫阳之学为治,而移其治一郡者!以宰天下,以为波流茅靡之砥柱,而回其毁方瓦合之狂澜,纪纲法度可振,人心风俗可回,是斡旋出道之一大机局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