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連-中華語文大辭典
流連流连ㄌ丨ㄡˊ ㄌ丨ㄢˊliúlián依戀;捨不得離開。也作「留連」(★今不用)。[例]~山水︱~忘返│紀念碑前,駐足~。
流連-辞源3
【流連】㊀樂而忘返。孟子 梁惠王下:“流連荒亡,爲諸侯憂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,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,……先王無流連之樂。”㊁依戀不捨。文選 南朝 宋 傅季友(亮)爲宋公修張良廟教:“過 大梁者,或佇想於 夷門;游 九京者,亦流連於 隨會。”也指留滯。三國志 魏 劉馥傳 應璩與 馥子 靖書:“封符指期,無流連之吏。”㊂流離,離散。漢書八六 師丹傳:“百姓流連,無所歸心。”㊃涕泣貌。漢書一〇〇上 敘傳:“‘沈湎于酒’,微子所以告去也;‘式號式謼’,大雅所以流連也。”注:“流連,言作詩之人嗟歎,而涕泣流連也。”後漢書四八 翟酺傳:“乃往候 (孫)懿,言無所及,唯涕泣流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