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黃-中華語文大辭典
流黃流黄ㄌ丨ㄡˊ ㄏㄨㄤˊliúhuánɡ1.硫的俗稱。常溫下呈淺黃色結晶體,故稱。具特殊氣味,質地柔軟,性烈易燃。在火山地區可發現純的流黃。可用於製造硫酸、火柴、火藥、染料、肥料、硫化橡膠等,在醫藥上也有廣泛用途。也作「硫磺」、「硫黃」。2.〈書〉黃色的絹絲。[例]大婦織綺羅,中婦織~(漢‧無名氏〈相逢行〉)。
流黃-辞源3
【流黃】㊀褐黃色。文選 南朝 梁 江文通(淹)别賦:“慙幽閨之琴瑟,晦高臺之流黃。”注:“張載 擬四愁詩:‘佳人贈我笥中布,何以報之流黃素。’環濟要略曰:‘間色有五:紺、紅、縹、紫、流黃也。’”㊁褐黃色的物品。所指隨文而異。淮南子 本經:“甘露下,竹實滿,流黃出而朱草生。”指玉。樂府詩集三四 相逢行:“大婦織羅綺,中婦織流黃。”指絹。㊂卽硫黃。文選 漢 張平子(衡)南都賦:“赭堊流黃,綠碧紫英。”㊃香名。太平御覽九八二引 吳時外國傳:“流黃香出 都昆國,在 扶南南三千餘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