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沈-辞源3
【浮沈】沈,chén,也作“沉”。㊀古河川之祭。爾雅 釋天:“祭川曰浮沈。”注:“投祭水中,或浮或沈。”㊁隨波逐流。指追隨世俗。史記一〇一 袁盎傳:“袁盎病免居家,與閭里浮沈,相隨行,鬭雞走狗。”淮南子 要略:“故言道而不言事,則無以與世浮沈;言事而不言道,則無以與化游息。”㊂喻地位高低。三國 魏 曹植 曹子建集五 七哀詩:“君若清露塵,妾若濁水泥。浮沈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?”文選 南朝 宋 王僧達 答顔延年詩:“結遊略年義,篤顧棄浮沈。”㊃ 世説新語 任誕:“殷洪喬(羨)作 豫章郡,臨去,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,旣至 石頭,悉擲水中,因祝曰:‘沉者自沉,浮者自浮,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!’”故後稱書信未送到爲浮沈。宋 朱熹 朱文公集四十 答何叔京:“西山集前便恐有浮沈,不敢附,今付來人。”
宦海浮沈-教育部成語典【台湾】
宦海浮沈備註頻4書簡明實用成語辭典、實用成語辭典(1)(2)(1)、活用成語分類辭典(上)(下)、成語大辭典(上)(下)號FL000000373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