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運-中華語文大辭典
海運海运ㄏㄞˇ ㄩㄣˋhǎiyùn從海洋上用船舶運輸。[例]~價格便宜|把北方的煤~到南方。
海運-辞源3
【海運】㊀海水翻動。莊子 逍遥遊:“是鳥也,海運則將徙於南冥。”㊁海洋潮汐現象。水經注三六 溫水:“扶南去 林邑四千里,水步道通,……自 船官下注 大浦之 東湖,大水連行。潮上西流,潮水日夜長七八尺。從此以西,朔望并潮,一上七日,水長丈六七。七日之後,日夜分爲再潮,水長一二尺。春夏秋冬,厲然一限。高下定度,水無盈縮,是爲海運,亦曰象水也。”㊂舊時由海道從東南運糧到京城稱海運。唐 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六 後出塞有“雲帆轉 遼海,粳稻來 東吳”之句,是 唐代已有海運。元 至元中從東南運糧,始以海運爲主,歲運至三百萬石。明初減至七十餘萬石,永樂中復開 會通河,始專事河運。清 道光間以河道淤塞,又行海運,初用沙船,夾板船,同治以後改用輪船。光緒中廢河運,於 上海 天津設海運局,專主其事。參閲 明 危素 元海運志、續通考三一 國用二、清續文獻通考七七 國用十五、凌揚藻 蠡勺編二六 海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