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石

艺空字典 > 消石

消石的拼音

xiāo shí

消石的同音词

拼音为xiāo的汉字
拼音为shí的汉字
拼音为xiao的汉字
拼音为shi的汉字

消石的基础解释

消石的详细解释

消石的按字解释

消石的词典解释

消石-

消石
目录
“消石”在《*辞典》
“消石”在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消石
【出处】
《本经》
【拼音名】
Xiāo Shí
【别名】
芒消(《别录》),苦消(《药性论》)。化金石、水石(《石药尔雅》),焰消(《土宿本草》),火消(《纲目》)。
【来源】
为矿物硝石经加工炼制而成的结晶。
【原形态】
硝石(《本草蒙筌》)斜力晶系,常呈针状或毛发状集合体。颜色为无色、白色或灰色等,条痕为白色。光泽玻璃状或绢丝状,微透明。断口贝壳状或参差状。硬度2。比重2.1~2.2。性脆。
【生境分布】
多产于污秽之地,亦常覆于地面、墙脚或岩石的表面。在石灰岩、盐沼地带及沙漠区域亦多见之。产于山东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【制法】
取含硝的土块,击碎后,置柄内,加水浸泡调匀,经多次过滤,取滤液澄清,置蒸发锅内加热蒸去水分,取出冷却,即析出硝石结晶。置阴凉干燥处,防火、防潮。
【性状】
为无色透明六角斜方形的柱状晶体,或为白色晶状粉末。质脆易断。气无,味咸且凉。易溶于水,微溶于酒精,水溶液呈中性反应。易熔融。烧时有爆炸性。
【化学成份】
主要成分为硝酸钾。因产地及提炼方法之不同,含硝酸钾量可以从半量乃至近于纯粹。普通所见的夹杂物,常为氯化钠、水等等。
【炮制】
消石:敲碎或研细用。制消石,有水制、火制两种,水制:消石加水与10%萝卜同煮,过滤,浓缩后,放置,待其结晶,即成。火制:将消石入锅中,微火炒成洁白色。炒时不可离人,以防火患。①《抱朴子》:消石,制之须用地莲子、猪牙皂角、苦参、南星、巴豆、汉防己、晚蚕砂。②《雷公炮炙论》:凡使先研如粉,以瓷瓶子于五斤火中,煅令通赤,用鸡肠菜、柏子仁和作一处,分丸如小帝珠子许,待饼子赤时,投消石于瓶子内,其消石自然伏火,每四两消石,用鸡肠菜、柏子仁共十五个帝珠子,尽为度。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消石,火上伏法,用柳枝汤煎三周时,如汤减少,即入热者,伏火即止。
【性味】
苦咸,温,有毒。①《本经》:味苦,寒。②《本草从新》:辛苦微咸,大热,毒烈。
【归经】
①《本草撮要》:入手太阴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破坚散积,利尿泻下,解毒消肿。治痧胀,心腹疼痛,吐泻。黄疸,消胆中结石、膀胱中结石及钩虫病。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入丸、散,0.5~1钱。外用:研末点目、吹喉或水化罨敷。
【注意】
体弱及孕妇均忌服。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萤火为之使。恶苦参、苦菜。畏女菀、粥。②《药性论》:恶曾青。③《蜀本草》:大黄为使。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畏杏仁、竹叶。⑤《纲目》:得陈皮性疏爽。
【附方】
①治霍乱痧胀,山岚瘴疠及暑热秽恶诸邪直干包络,头目昏晕,不省人事,危急等症;并治口疮喉痛,点目去风热障翳,搐鼻辟时疫之气:西牛黄、当门子、真珠、梅片、硼砂各一钱,明雄黄(飞净)八钱,火硝三分,飞金二十页。八味,各研极细如扮,再合研匀,瓷瓶密收,以蜡封之。每服三、五分,凉开水调下。(《发热而反恶寒,此为女劳得之,膀胱急,少腹满,身尽黄,额上黑、足下热,因作黑疸,其腹胀如水状,大便必黑,时溏,非水也,腹满者难治:消石、矾石(烧)等分。二味为散。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病随大小便去,小便正黄,大便正黑,是其候也。(《金匮要略》消石矾石散)⑦治劳淋、血淋、热淋、气淋、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:消石一两。生研为细末。每服二钱。诸淋各依汤使如后:劳淋,葵子末煎汤下,通后须服补虚丸散;血淋、热淋,并用冷水调下;气淋,木通煎汤下;石淋,将药末先入铫内,隔纸,炒至纸焦为度,再研,用温水调下;小便不通,小麦汤下。(《灵菀方》透格散)⑧治赤白痢,肠风脏毒,酒积下血便血:硝石一两,舶上硫黄一两,白明矾半两,滑石半两,飞面四两。为末极细,滴水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,用新汲水送下。(《普济方》甘露丸)⑨治眼赤痛,眼漠漠:消石研末,于眼四角各点一粟许,须臾,热泪出,便睡,睡觉,以浆水洗。(《近效方》)⑩治风热喉痹及缠喉风:焰硝一两半,硼砂半两,脑子一字,白僵蚕一分。上为末,研匀。以竹管吹半钱许入喉中。(《三因方》玉钥匙)⑾治恶寒啬啬,似欲发背,或已生疮肿隐疹:硝石三两。以暖水一斗和令消,待冷。取故青布叠三重,可似欲赤处方圆,湿布搨根,热即换之,频易瘥。(《近效方》)⑿治重舌:竹沥浸焰硝点之。(《婴孩宝书》)
【各家论述】
①《头痛甚者,乃硫则倍于消。以下归补肾气为主,而上逆之阳,第以消石升散之。更入石膏以降火,半夏以散结,此义尤当参也。此硫、消二味之不等分者也。又消不同硫而同他味,如女劳黑疸,用矾石寒水之气以归阴,而即以燥湿同消石升水中之火以达阳,而并以化湿,此治湿热者之一则也。如喉痹症用消为主,佐硼砂以除痰热,僵蚕去风,而更合龙脑之开壅结,此治风热者之一端也。即数证而推类以尽其变,庶于消石可以悉其功,不致误投而罔济矣。
【临床应用】
治疗慢性肝炎、肝硬化:以等量消石、矾石研粉装胶囊内服。成人每日3次,每次3分。试治慢性肝炎5例,症状消失3例,无效1例,中止治疗1例;肝硬化5例,症状消失2例,减轻3例;另有1例肝硬化腹水,治后症状亦告消退。服药时间最短14天,最长5个月(肝硬化腹水)。初步观察,本药对黄疸消除、腹水消退、精神改善等有一定效果。一般服药后无不良反应,但食欲不佳的病人开始服药后稍见胸闷,有轻度泛恶,继续服药便逐渐消失。所有病人服后大便都呈黑色;有的初服时有轻度腹泻,但服用2、3天后即恢复正常。
【摘录】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消石
【出处】
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1.《开宝本草》:此即地霜也,所在山泽,冬月地上有霜扫取,以水淋汁,后乃煎炼而成。盖以能消化诸石,故名消石。非与朴消、芒消同类而有消名也。一名芒消者,以其初煎炼时有芒而状若消,故有芒消之号,与芒消全别。2.《纲目》:生消石,诸卤地皆产之,而河北庆阳诸县及蜀中尤多。秋冬间遍地生白,扫取煎炼而成,货看苟且,多不洁净,须再以水煎化倾盆中,一夜结成,澄在下者,状如朴消,又名生消,
【拼音名】
Xiāo Shí
【英文名】
Niter
【别名】
芒消、硝石、苦消、北帝元珠、化金石、水石、地霜、生消、焰消、火消、银消
【来源】
药材基源:为硝酸盐类硝石族矿物钾硝石经加工精制成的结晶体或人工制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itrokalite采收和储藏:置阴凉干燥处,防火、防潮。
【原形态】
斜方晶系,常呈针状或毛发状集合体。颜色为无色、白色或灰色等。条痕为白色。光泽玻璃状或绢丝状。微透明。断口贝壳状或参差状。硬度2。比重2.1-2.2。性脆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多产于污秽之地,亦常覆于地面、墙脚或岩石的表面。在石灰岩、盐沼地带及沙漠区域亦多见之。资源分布:产于山东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外等地。
【性状】
性状鉴别 本品呈六棱长柱状或板柱状。长2-6cm,直径0.2-0.8cm。白色或近无色。半透明至透明,玻璃光泽。硬度近于指甲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平滑或参差不齐。气无,味较咸、凉,具刺舌感。以无色、透明、无杂质、结晶性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:长条状、不规则粒状,无色透明。负低突起。垂直板面两组解理清晰。斜消光,消光角Ng∧C=23°-30°。干涉色为高级灰白。正延长符号。假一轴晶。负旋旋旋旋光性。折光率:Np=1.332,Nm=1.504,Ng=1.504。
【化学成份】
主要成分为硝酸钾(KNO3)。因产地及提炼方法之不同,含硝酸钾量可以从半量乃至近于纯粹。普通所见的夹杂物,常为氯化钠(NaCl)、氯化钾(KCl)、水等。
【鉴别】
(1)取铂丝,用盐酸湿润后,蘸取本品粉末,在无色火焰中燃烧,火焰即显紫色;如有钠盐混存时,需隔蓝色玻璃透视,方能辨认。(检查钾盐)(2)取本品约0.1g,加水5ml,使成溶液,滤过。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:①取滤液红1ml,加等量硫酸,混合,冷后,沿管壁加硫酸亚铁试液,使成两液层,接界面显棕色。(检查硝酸盐)②取滤液约1ml,滴加商锰酸钾试液,紫色不应褪去。(检查硝酸盐,与亚硝酸盐区别)差热分析曲线:吸热85℃(微),120℃(中、小),335℃(中),665℃(小),765℃(小);放热705℃(中、小),780℃(小),865℃(小)。
【炮制】
取含硝的土块,击碎后,置桶内,加水浸泡调匀,经多次过滤,取滤液澄清,置蒸发锅内加热蒸去水分,取出冷却,即析出硝石结晶。消石:敲碎或研细用。制消石,有水制、火制两种,水制:消石加水与10%萝卜同煮,过滤,浓缩后,放置,待其结晶,即成。火制:将消石入锅中,微火炒成洁白色。炒时不可离人,以防火患。1.《抱朴子》:消石,制之须用地莲子、猪牙皂角、苦参、南星、巴豆、汉防己、晚蚕砂。2.《雷公炮炙论》:凡使先研如粉,以瓷瓶子于五斤火中,煅令通赤,用鸡肠菜、柏子仁和作一处,分丸如小帝珠子许,待饼子赤时,投消石于瓶子内,其消石自然伏火,每四两消石,用鸡肠菜、柏子仁共十五个帝珠子,尽为度。3.《日华子本草》:消石,火上伏法,用柳枝汤煎三周时,如汤减少,即入热者,伏火即止。
【性味】
苦咸;温;有毒
【归经】
心;脾;肺经
【功能主治】
破坚散积;利尿泻下;解毒消肿。主中暑伤冷;痧胀;心腹疼痛;吐泻;疔毒;痈肿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入丸、散,0.5-1钱。外用:研末点目、吹喉或水化罨敷。
【注意】
体弱及孕妇均忌服。1.《本草经集注》:萤火为之使。恶苦参、苦菜。畏女菀、粥。2.《药性论》:恶曾青。3.《蜀本草》:大黄为使。4.《日华子本草》:畏杏仁、竹叶。5.《纲目》:得陈皮性疏爽。
【附方】
①治霍乱痧胀,山岚说瘴病及暑热秽恶诸邪直干包络,头目昏晕,不省人事,危急等症;并治口疮喉痛,点目去风热障器,搐鼻辟时疫之气:西牛黄、当门子、真珠、梅片、硼砂各一钱,明雄黄(飞净)八钱,火硝三分,飞金二十页。八味,备研极细如粉,再含研匀,瓷瓶密收,以蜡封之。每服三、五分,凉开水调下。(《发热而反恶寒,此为女劳得之,膀胱急,少腹满,身尽黄,额上黑、足下热,因作黑疸,其腹胀如水状,大便必黑,时溏,非水也,腹满者难治:消石、矾石(烧)等分。二味为散。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病随大小便去,小便正黄,大便正黑,是其候也。(《金匮要略》消石矾石散)⑦治劳淋、血淋、热淋、气淋、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:消石一两。生研为细末。每服二钱。诸淋各依汤使如后:劳淋,葵子末煎汤下,通后须服补虚丸散;血淋、热淋,并用冷水调下;气淋,木通煎汤下;石淋,将药末先入铫内,隔纸,炒至纸焦为度,再研,用温水调下;小便不通,小麦汤下。(《灵苑方》透格散)⑧治赤白痢,肠风脏毒,酒积下血便血:硝石一两,舶上硫黄一两,白明矾半两,滑石半两,飞面四两。为末极细,滴水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,用新汲水送下。(《普济方》甘露丸)⑨治眼赤痛,眼摸模:消石研末,干眼四角各点一粟许,须臾,热泪出,便睡,睡觉,以浆水淡。(《近效方》)⑩治风熟喉痹及缠喉风:焰硝一两半,硼砂半两,脑子一字,白僵蚕一分。上为末,研匀。以竹管吹半钱许入喉中。(《三因方》玉钥匙)11.治恶寒啬啬,似欲发背,或已生疮肿隐瘪:硝石三两。以暖水一斗和令消,待冷。取故青布叠三重,可似欲赤处方圆,湿布XI根,热即换之,频易瘥。(《近效方》)12.治重舌: 竹沥浸焰硝点之。(《婴孩宝书》)
【各家论述】
1.《本经》:主黄疸,消胆中结石、膀胱中结石及钩虫病。
【临床应用】
治疗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。以等量消石、矾石研粉装胶囊内服。成人每日3次,每次3分。试治慢性肝炎5例,症状消失3例,无效1例,中止治疗1例;肝硬化5例,症状消失2例,减轻3例;另有1例肝硬化腹水,治后症状亦告消退。服药时间最短14天,最长5个月(肝硬化腹水)。初步观察,本药对黄疸消除、腹水消退、精神改善等有一定效果。一般服药后无不良反应,但食欲不佳的病人开始服药后稍见胸闷,有轻度泛恶,继续服药便逐渐消失。所有病人服后大便都呈黑色;有的初服时有轻度腹泻,但服用2、3天后即恢复正常。
【摘录】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
消石-辞源3

【消石】礦物名。入藥。卽硝石。史記一〇五 倉公傳:“躁者有餘病,卽飲以消石一齊。”齊,同“劑”。宋 姚寬 西溪叢語下:“崔昉 爐火本草云:消石,陰石也,此非石類,卽鹹鹵煎成,今呼燄消是,河北 商城及 懷 衛界沿河人家刮滷淋汁所就,與朴消、小鹽一蔀煎之,能制伏鉛,出銅暈。南地不産。朴消能熟皮,芒消可入藥。”參閲 本草綱目十一 石五 消石。參見“硝石”。

消石的引证

消石的成语故事

消石的例句

消石的成语接龙

消石的组词

消石的近义词

消石的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消石的反义词 消石的近义词 消石的同音词 消石的消是什么意思 消石的石是什么意思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消石的词语
  • 消能组什么词
  • 消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消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消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消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消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消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消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消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消字结尾的成语
  • 石能组什么词
  • 石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石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石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石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石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石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石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石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石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