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揚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清揚ㄑㄧㄥ ㄧㄤˊqīng yáng①形容眉目開朗有神。《詩經.鄘風.君子偕老》:「子之清揚,揚且之顏也。」引申為對人容貌神采的敬稱。唐.蔣防《霍小玉傳》:「今日幸會,得睹清揚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王六郎》:「拜識清揚,情逾骨肉。」②形容聲音清亮悠揚。《荀子.法行》:「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,其止輟然。」
清揚-辞源3
【清揚】㊀指眉目清秀。詩 鄭風 野有蔓草:“有美一人,清揚婉兮。”傳:“清揚,眉目之間婉然美也。”又 鄘風 君子偕老:“子之清揚,揚且之顔也。”傳:“清,視清明也;揚,廣揚而顔角豐滿。”後引申爲對人容顔的頌稱,猶言豐采。太平廣記四八七 唐 蔣防 霍小玉傳:“(豪士)俄而前揖生曰:‘公非 李十郎者乎?……今日幸會,得覩清揚。’”㊁形容聲音清越悠揚。荀子 法行:“扣之,其聲清揚而遠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