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然-汉语大词典
温然1.温和貌。
●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四○引唐李景亮《李章武传》:“虽弘道自高,恶为洁饰,而容貌闲美,即之温然。”
●明何景明《张公去思碑》:“临民温然有余度,人多易近。”
●清吴敏树《先考行状》:“顾自其微有知识之日,日趋侍府君于家,而仰其容貌,则见其温然以和,又俨然以庄也。”
2.和润貌。
●宋苏洵《仲兄字文甫说》:“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,而不得以为文;刻镂组绣非不文矣,而不可与论乎自然。”
3.温暖貌。
●唐羊士谔《斋中有兽皮茵偶成咏》:“卧阁幸相宜,温然承宴息。”
●唐姚合《街西居》诗之二:“日出穷巷喜,温然胜重衣。”
温温然-汉语大词典
温温然1.和蔼可亲貌。
●隋王通《中说·事君》:“子闲居俨然……其接长者恭恭然如不足,接幼者温温然如有就。”
●清戴名世《刘陂千庶常诗序》:“陂千,退让君子也,其容貌粥粥然,其与人交温温然,其言语辞气恂恂然。”
2.温暖貌。
●唐冯贽《云仙杂记·自暖杯》:“内库有青酒杯……以酒注之,温温然有气,相次如沸汤。”
●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自暖杯》:“交趾国进犀一株,色黄如金,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,温温然有暖气袭人。”
3.眷恋不忘貌。
●清龚自珍《论京北可居状》:“吾少年营东南山居,中年仕宦,心中温温然不忘东南之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