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龍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游龍ㄧㄡˊ ㄌㄨㄥˊyóu lóng①比喻眾多壯盛。《後漢書.卷一〇.皇后紀上.明德馬皇后紀》:「車如流水,馬如游龍。」②植物名。蓼科蓼屬,一年生大草本。高二尺,密布白色絨毛。葉互生,具長柄,花紅色或白色。主供栽培觀賞用。也稱為「馬蓼」、「葒草」。
游龍-辞源3
【游龍】㊀遊動的龍。比喻姿態婀娜。文選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:“忽兮改容,婉若游龍乘雲翔。”又 三國 魏 曹子建(植)洛神賦:“其形也,翩若驚鴻,婉若游龍。”㊁草名。卽馬蓼。以其枝葉夭矯如龍而名。詩 鄭風 山有扶蘇:“山有喬松,隰有游龍。”傳:“龍,紅草也。”箋:“游龍,猶放縱也。”宋 朱弁 曲洧舊聞四:“紅蓼卽 詩所謂游龍也。俗呼水紅,江東人别澤蓼,呼之爲火蓼,道家方書亦有用者,呼爲鶴膝草,取其莖之形似也。然澤蓼有二種,味辛者酒家用以造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