渾不似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渾不似ㄏㄨㄣˊ ㄅㄨˋ ㄙˋhún bù sì①全部都不像。宋.王清惠〈滿江紅.太液芙蓉〉詞:「太液芙蓉,渾不似、舊時顏色。」《董西廂.卷四》:「見人扶弱騁精神,幸自沒嗔剛做嗔,渾不似那臨危忙許親。」②火不思的別名。參見「火不思火不思」條。明.蔣一葵《長安客話.渾不似》:「渾不似製如琵琶,直徑無品,有小槽,圓腹如半瓶榼,以皮為面,四絃皮絣同一孤柱。相傳王昭君琵琶壞,使胡人重造,造而其形小。昭君笑曰:『渾不似。』遂以名。《元史》以為火不思,今以為胡撥思,皆相傳之訛。」
渾不似-辞源3
【渾不似】樂器名。四弦,長項,圓鼙。俗名琥珀槌。元史 禮樂志五 宴樂之器作“火不思”,清文獻通考一六四 樂十作“和必斯”,明人或作“虎撥思”。參閲 明 沈德符 顧曲雜言、蔣一葵 長安客話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