渾沌-中華語文大辭典
渾沌混沌ㄏㄨㄣˊ ㄉㄨㄣˋhúndùnㄏㄨㄣˋ ㄉㄨㄣˋhùndùn1.古代傳說中指宇宙形成以前天地不分、渾然一體的模糊狀態。 [例]~未分︱~初開。2.模糊。[例]~的夜色。3.糊塗。[例]思緒~︱~度日。∥也作「混沌」。
渾沌-辞源3
【渾₃沌】沌,dùn。㊀傳説指天地形成前模糊一團的狀態。同“混沌”。淮南子 詮言:“洞同天地,渾沌爲樸。未造而成物,謂之太一。”漢 王充 論衡 談天:“説 易者曰:‘元氣未分,渾沌爲一。’”㊁清濁不分貌。莊子 應帝王:“中央之帝爲渾沌。”釋文:“崔(譔)云:‘渾沌,無孔竅也。’李(軌)云:‘清濁未分也,此喻自然。’”後用以形容愚昧無知。參見“渾敦”。㊂傳説中的惡獸名。舊題 漢 東方朔 神異經 西荒經:“崑崙西有獸焉,其狀如犬,長毛四足,似羆而無爪,有目而不見,行不開,有兩耳而不聞,有人知往,有腹無五臟,有腸直而不旋,食物徑過。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,有凶德則往依憑之。天使其然,名爲渾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