濂洛關閩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宋代理學四個主要學派。濂學指北宋周敦頤為首的學派,因周居道州營道濂溪而得名。其學以《周易》為宗,混合道家無為和儒家中庸思想,並據道教“無極圖”而撰《太極圖說》,提出宇宙生成的圖式,以“無極”之“太極”為宇宙的根本,由其派生陰陽二氣,二氣交感而生天地萬物。倫理道德方面,認為“誠”為“五常之本,百行之源”。此派在北宋影響不大,自南宋朱熹、張栻等提倡後,始被尊為理學的開山。洛學是以北宋二程(顥、頤)為首的學派,因二程為洛陽人而得名。二程認為“理”是宇宙之本,“理”即“道”或“天”,人心之“仁”是“理”的體現,只要達到“仁”的境界,即能“天人無二”。二程強調滅人欲,存天理,重視“居敬窮理”的修養方法。二程著作甚多,後人合編為《二程全書》。關學即北宋張載為首的學派,因張氏講學關中,故名。張氏提出“太虛即氣”,氣為宇宙根本,聚散變化而成萬物。又提出“天地之性”和“氣質之性”相對立的命題,主張“變化氣質”以返回“天地之性”。其學說中唯物主義部分為明清之際的王夫之所繼承,唯心主義部分則為朱熹所推崇。閩學指朱熹為首的學派,以朱氏在福建建陽講學而得名。亦稱考亭學派。朱氏是理學集大成者。他認為“理”是宇宙之本,“理在先,氣在後”;主張存天理,滅人欲;通過“居敬窮理”的修養工夫,以達到“心與理一”的境界。朱氏理學一直為後世封建統治者所推崇。
濂洛關閩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濂洛關閩ㄌㄧㄢˊ ㄌㄨㄛˋ ㄍㄨㄢ ㄇㄧㄣˊlián luò guān mín宋代理學的四大流派。即濂溪周敦頤、洛陽程頤、程顥、關中張載、閩中朱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