瀝血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瀝血ㄌㄧˋ ㄒㄩㄝˋlì xuè①滴血。元.郝經〈趙邈齪伏虎圖行〉詩:「鐵鬚張磔疑有聲,赤吻瀝血猶帶腥。」②古人立誓,常滴血以表示決心,稱為「瀝血」。如:「瀝血以誓」。《水滸傳.第一一一回》:「就押生禽到偽統制卓萬里、和潼,就那里斬首瀝血,享祭三位英魂。」③形容竭誠相示。唐.韓愈〈歸彭城〉詩:「刳肝以為紙,瀝血以書辭。」
瀝血-辞源3
【瀝血】滴血。吳越春秋 勾踐入臣外傳:“伍子胥入諫曰:‘……今大王好聽須臾之説,不慮萬歲之患,放棄忠直之言,聽用讒夫之語,不滅瀝血之仇,不絶懷毒之怨。’”言滴血爲誓,示必報之仇。唐 韓愈 昌黎集二 歸彭城詩:“刳肝以爲紙,瀝血以書辭。”言滴血以示竭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