灌頂-中華語文大辭典
灌頂灌顶ㄍㄨㄢˋ ㄉ丨ㄥˇɡuàndǐnɡ1.佛教用水或醍醐灌灑頭頂的儀式。多用於弟子進入佛門、繼承高僧位置或接受一種新法門時,由師父主持,表示灌輸智慧或力量。2.隋唐高僧的名號。灌頂(561-632),俗姓吳,常州義興(今江蘇宜興)人,後遷至臨海章安(今浙江境內),故世稱「章安大師」、「章安尊者」。七歲出家,二十歲受具足戒,後至天台山修禪寺,隨侍智顗,智顗所講《法華玄義》、《法華文句》、《摩訶止觀》等,均由灌頂集錄成書,後世尊為天台宗五祖。著有《涅槃玄義》、《涅槃經疏》、《觀心論述》等。
灌頂-辞源3
【灌頂】㊀佛教密宗的儀式。凡弟子入門,須先經本師以水或醍醐灌灑頭頂。灌謂灌持,明諸佛之護念;頂謂頭頂,表佛行之崇高。文苑英華八六一 唐 李華 東都聖善寺無畏三藏碑:“灌頂在昔,聲聞在今。”參閲 陀羅尼經疏下。㊁公元561—632年。唐 常州 義興人,後遷 臨海 章安。本姓 吳。七歲就 攝靜寺 慧拯出家,拯没,往從 天台山 修禪寺 智顗,受 天台教觀,爲 顗侍者。智顗所講 法華玄義 法華文句 摩訶止觀等,皆由 灌頂集錄成書,成爲 天台宗的經典。自撰有 大般涅槃經玄義及 疏、隋天台智者大師别傳。唐 貞觀六年卒。參閲 唐釋 道宣 續高僧傳十九 唐天台山國清寺釋灌頂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