灘黃 -中国文化史辞典
曲藝類別,亦作“灘簧”。代言體的坐唱形式。流行於蘇、杭、滬、寧等地。形成於清乾隆年間,曲目和音樂都采自宣卷和當地民歌;蘇州灘黃還吸收了部分昆曲劇目和音樂。辛亥革命前後,不少地區的灘黃發展為戲曲劇種,如滬劇、杭劇、蘇劇、甬劇等均是在地區灘黃的基礎上發展而成。
灘黃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灘黃ㄊㄢ ㄏㄨㄤˊtān huáng流行於江、浙一帶的一種說唱藝術。其中以蘇州灘黃歷史較久,約形成於清乾隆年間,其他各地灘黃則於清代同治、光緒年間相繼產生。起初多以當地曲調演唱民間故事。辛亥革命前後,不少地區的灘黃則相繼發展為戲曲形式。如蘇州灘黃改稱「蘇劇」,上海灘黃改稱「滬劇」,杭州灘黃改稱「杭劇」,寧波灘黃改稱為「甬劇」等。也作「灘簧」、「攤簧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