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藥-中華語文大辭典
火藥火药ㄏㄨㄛˇ 丨ㄠˋhuǒyào一種炸藥。爆炸時放出大量氣體和熱能,具有很強的爆破和推動力。[例]~庫|~味。
火藥 -中国文化史辞典
戰國時期以後,有人為求長生不老而制藥煉丹,在長期實踐中發現硝石、硫黃、木炭等物混合起來會燃燒、爆炸,這就是早期的炸藥。唐朝初年,孫思邈《丹經·內伏硫黃法》裏所說的藥料已是早期火藥的成份。唐朝後期成書的《真元妙道要略》說,把硫黃、硝石、馬兜鈴等物混合起來會傷人並焚燒房舍,它所說的成份也類似火藥。唐朝末年,火藥已經用於軍事,把火藥制成球形,縛在箭頭附近,點著引線後發射出去,當時叫做“飛火”。宋朝初年,火藥在軍事上的使用多起來,有火箭、火炮、火蒺藜、火毯等不同名目。此後各代,火藥的使用更加廣泛也更加進步。元朝,火藥傳入阿拉伯國家,後來又由阿拉伯國家傳入歐洲。火藥的發明是我國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偉大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