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桓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古族名。也稱烏丸。東胡別種。秦末,東胡為匈奴所破,部分退保烏桓山,因而得名。以遊牧、漁獵為生。漢初歸附匈奴。武帝後又降漢,居於上穀、漁陽、右北平、遼西、遼東等五塞外。漢、魏為置護烏桓校尉。因受漢人生產技術影響,遂業耕種。東漢末,曹操遷烏桓萬餘落於中原,餘部仍留東北。後漸與漢族和他族人相融合。
烏桓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烏桓ㄨ ㄏㄨㄢˊwū huán我國古代民族之一。本屬東胡,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,餘眾退保烏桓山(今熱河省境內),因以為號。漢獻帝建安年間,徙居內地,與漢人融化。見《後漢書.卷九〇.烏桓鮮卑傳.烏桓傳》。也作「烏丸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