燒尾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燒尾ㄕㄠ ㄨㄟˇshāo wěi①唐時初拜官職的大臣,依例設宴獻食,以表慶祝酬謝,稱為「燒尾」。見《新唐書.卷一二五.蘇瓖傳》。②唐代士子登第,必設盛筵歡聚,稱為「燒尾」。見唐.封演《封氏聞見記.卷五.燒尾》。③比喻人顯達。唐.許渾〈晚登龍門驛樓〉詩:「風雲有路皆燒尾,波浪無程盡曝腮。」
燒尾-辞源3
【燒尾】㊀ 唐時,凡新授大官,例許向皇帝獻食,稱燒尾。太平廣記一八七 蘇瓌引 譚賓錄:“時公卿大臣初拜官者,例許獻食,名曰燒尾。”㊁ 唐時士人新登第或升遷時的賀宴。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五 燒尾:“士子初登榮進及遷除,朋僚慰賀,必盛置酒饌音樂,以展歡宴,謂之燒尾。説者謂虎變爲人,惟尾不化,須爲焚除,乃得成人。……一云新羊入羣,乃爲諸羊所觸,不相親附,火燒其尾則定。”這裏有新入行列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