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田-中華語文大辭典
營田营田丨ㄥˊ ㄊ丨ㄢˊyínɡtián1.〈書〉經營田產;經營農事。[例]人有勸其~者,秉之正色曰:「食祿之家,豈可與農人競利?」(《宋書‧卷九十二‧江秉之列傳》)︱彼俗不設村塢,勑子幹勒民為堡,~積穀,以備不虞(《隋書・卷五十三・賀婁子幹列傳》)。2.〈書〉即屯田。由公家利用兵士、農民或召募流民於駐紮地區種田,以供軍餉的制度。[例]然後~積粟,且耕且戰(《舊唐書・卷一二九・韓滉列傳》)│二月壬子朔,令河北東、西路招置~(《宋史‧卷五‧太宗本紀》)。3.〈書〉屯田制度中用以耕作的田地。[例]募民耕~,官給牛、種(《宋史・卷二十八・高宗本紀》)│諸~若五十頃外更有地剩配丁牛者,所收斛斗皆準頃畝折除(《通典‧卷二‧食貨二‧屯田》)。
營田 -中国文化史辞典
隋、唐稱屯田為營田。《隋書·食貨志》:“開皇三年,又於河西,勒百姓立堡,營田積穀。”《通考·田賦考七》:“唐開軍府,以扡要沖,因隙地,置營田。”唐代於各道設置營田使,州縣設置營田務,起初雇民耕種,後來改由官兵耕種。宋代也設置營田使、營田務或屯田務。元代以後雖然仍有營田名稱,但一般通稱屯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