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衛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營衛ㄧㄥˊ ㄨㄟˋyíng wèi①護衛。《三國志.卷一六.魏書.任峻傳》:「賊數寇鈔絕糧道,乃使千乘為一部,十道方行,為複陳以營衛之,賊不敢進。」②軍營。《新唐書.卷一五七.陸贄傳》:「夫關中,王業根本在焉。豪桀之在關中者,與籍於營衛不殊。」③中醫上指氣血的作用。有清者為營、濁者為衛之說,當指動脈靜脈血。也作「榮衛」。
營衛-辞源3
【營衛】㊀軍營護衛。史記 五帝紀 黃帝:“以師兵爲營衛。”正義:“環繞軍兵爲營以自衛,若轅門卽其遺象。”遼史有 營衛志上中下三篇,記 遼一代軍制的沿革。㊁門衛。史記九五 樊噲傳:“樊噲在營外,聞事急,乃持鐵盾入到營。營衛止 噲,噲直撞入。”㊂中醫指血氣的作用。靈樞經 營衛生會:“人受氣於穀,穀入於胃,以傳與肺,五藏六府皆以受氣。其清者爲營,濁者爲衛,營在脈中,衛在脈外,營周不休,五十而復大會。……營衛者,精氣也。血者,神氣也。故血之與氣,異名同類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