爨龍顏碑-中華語文大辭典
爨龍顏碑爨龙颜碑ㄘㄨㄢˋ ㄌㄨㄥˊ 丨ㄢˊ ㄅㄟcuànlónɡyánbēi南朝宋碑刻。爨道慶撰文,書者不詳。南朝宋大明二年(458)立。書體介於楷隸之間。碑陽二十四行,行四十五字;碑陰三列,上列十五行,中列十七行,下列十六行。碑額六行,行四字。內容記述爨氏淵源、家族歷史及爨龍顏的生平事蹟,碑文攸關南北朝時期雲南少數民族之史實,可補正史之不足。書風端整中帶蕭散意致,筆畫峻厚多變,具凝重樸拙之美。碑石立於雲南陸良縣東南薛官堡(舊稱貞元堡)斗閣寺大殿內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舊搨本。全名為〈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〉。
爨龍顏碑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在雲南陸良縣城南貞元堡,立於南朝宋大明二年(458年)。碑高四點二一米,下寬一點四六米,上部略狹,厚零點二五米,碑額半圓形,中題“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”,上部飾以青龍、白虎、朱雀浮雕,下部左右刻有日月,日中有三足烏,月中有蟾蜍。碑文二十四行,共九百零四字,記敘爨龍顏祖孫三代仕曆及其鎮壓益州人民起義事,由爨道慶撰文。字體基本屬楷書,但用筆多隸書風格,與相隔半個世紀之爨寶子碑相較,可以看出些微變化。簡稱大爨,與爨寶子碑合稱“二爨”,都是古碑中珍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