爾雅-中華語文大辭典
爾雅尔雅ㄦˇ 丨ㄚˇěryǎ1.書名。相傳〈釋詁〉一篇為周公所作,其餘或以為孔子、子夏、叔孫通、梁文所增補,實則當是由秦漢儒者綴輯舊文,遞相增益而成。現存十九篇。十三經之一。是第一部訓詁專著,也是第一部以雅正之言解釋詞義、大體按照詞義系統分類和名物分類的詞典。晉‧郭璞注、宋‧邢昺疏。2.形容文雅正直。[例]溫文~。
爾雅-辞源3
【爾雅】㊀書名。古來相傳 周公所撰,或謂 孔子門徒解釋六藝之作。蓋係 秦 漢間經師綴輯舊文,遞相增益而成,不出於一時一手。漢書 藝文志著錄二十篇。今本三卷,十九篇。有 漢 犍爲文學、樊光、李巡、三國 魏 孫炎、晉 郭璞注,今唯行 郭璞注。前三篇 釋詁 釋言 釋訓解釋語辭,後十六篇專門解釋名物術語。清代有 邵晉涵 爾雅正義,郝懿行 爾雅義疏,各二十卷。㊁謂近於雅正。史記一二一 儒林傳 序:“文章爾雅,訓辭深厚。”索隱:“謂詔書文章雅正。”爾雅 序題下 疏:“爾,近也;雅,正也。言可近而取正也。”